一旦大学成为普及型教育,就不再是“十年寒窗苦读”的奖励,更不会附带工作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大学像是一种奖励:意味着从高考的独木桥上拼搏数年,终于迈入理想的学府,意味着可以在大都市立足;成为“社会精英”;让付出的时间、财力和父母的期望得到回报。
但从大学扩招开始和包办分配结束起,这种观念就该扫进垃圾堆了。大学绝非对寒窗苦读的奖励,让人可以在其中虚度,进入大学不意味着考试结束了,相反却代表真正的竞争开始了。而认为上大学就意味着有工作的观念更是错的离谱,在全球都是如此,由于没有经验和缺少技能,大学生和青年人在各国都是失业的“主力”。据美联社2012年的一篇报道,2011年,美国25岁以下大学毕业生中,有占全部毕业生53.6%,即150万人未就业或未充分就业。而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根据对联合国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失业青年人数约2.9亿,这个数字占全球青年总数的25%,几乎和美国人口相当。
多数国人只关心如何考上大学,却对大学教育的价值知之甚少“在中国,你必须得上大学,因为人们告诉你:必须得这么做。而当你真的去上大学了,你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拍摄了中国青年人生活状态纪录片《为什么贫穷》(英文名:Education,Education)的BBC高级编辑尼克·弗雷泽这样说到。
这言论有些偏激,但多少勾勒出不少中国人对大学教育价值的认知。在中国,大学的名气以及高考成绩的确是很多学生们的最高追求,家长以及学生们都十分看重高考和大学所带来的光环。在这样的心态下,每个人都关心如何考上一所好大学,并认为这非常重要,却对大学教育代表什么不甚了了。…[详细]
为了提升生存技能,大学绝不该“玩着上”,反该“玩命上”国内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说的是中国学生是先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然后去玩够四年;而美国学生是先玩够了,再去大学努力学习。这个段子并不全对,实际上,在美国,要想上一所不错的大学也需长期努力;而大扩招之后,在中国上一所普通大学并不需要像90年代那样玩命。但这个段子正确的那部分却值得我们思考。在中国,玩够四年毕业的大学生确实大有人在,而在美国即便努力也不能大学毕业的也有很多。
在中国,几乎找不到毕业率低于97%的院校。而且不仅是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也同样。2005年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谈及中国的博士生招生规模超常规增长时就表示,中国博士生培养过程中近乎“零淘汰率”。也就是说,不管你的学业表现如何,在中国,你都可以拿到学业文凭。而根据美国教育机构的统计,2005到2011年六年间,全美大学4年制学院毕业率平均仅53%,不少学校的毕业率甚至低于30%。
美国人“玩命上”大学的结果就是:美国大学在给学生提供就业准备方面,做得最好。来自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的预计显示,美国81%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立刻胜任工作,而中国的这个比例仅是10%。不过真正的残酷之处在于,即便美国大学教育对就业准备的如此充分,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仍超过50%,有近10%的美国大学毕业生只能找到服务生、推销员这类工作。…[详细]
而温吞的中国大学教育的软肋远不止荒废学业中国大学教育的温吞体现在很多细节,很多大学生对学术和创造性的工作都不积极。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做了一项调查:对中国的985院校和美国研究型大学做了比较。调查表明,985院校学生在“课上提问或参与讨论”题项上,有超过20%的中国大学生选择“从未”,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只有3%;只有10%的中国学生选择“经常提问”或“很经常提问”,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约为6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麦可思研究院(MyCOS Research Institute)发布的数据则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不到2%,而对应的欧美毕业生创业的数据则是20%。报告还显示,中国年轻创业者具备的技能更低,抱负也没那么大。中国年轻人中相当大一部分人的创业计划是开餐馆或办小店,而美国年轻人通常希望创造出下一个Google或Facebook。…[详细]
中国大学“保姆式培养”也使学生几无机会了解社会规则根据信贷专家李明顺的分析,在大学生对信贷规则的理解这一点上,中国就远不如美国。在中国的助学贷款主要针对极其贫穷家庭的学生发放,家庭条件普通或稍好的学生,往往就很难从正规的信贷机构获得充分多的资金学习。相反,美国的教育贷款是面向几乎所有的家庭的,不但针对穷人,也针对普通的中产阶段家庭,甚至有钱人家庭。
之所以这样,原因是美国年轻人很多18岁之后就逐渐独立不再靠家庭抚养,而是通过社会融资建立自己的信用记录,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和压力,来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但目前中国大多数贫穷大学生因为贷款不是完全自主的行为,往往是学校推荐或包办安排,从而一开始就没有真正建立对于信贷的真实理解。当然,中国大学和社会规则的脱节远不止信贷这一点。
大学生失业与很多因素有关,将其完全归咎于大学教育有失偏颇。但从“培养人才”这个角度看,中国大学的确非常失败,说中国大学在培养“失业大军”,也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