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85777
精华: 0
发帖: 976
威望: 1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011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277(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2-10
最后登录: 2022-08-22
楼主  发表于: 2017-02-20 16:45

 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常定义为栅栏作用,阻挡弹簧圈脱出、移位,在支架后释放时,可将突入载瘤动脉的弹簧圈压入动脉瘤颈处,作为补救措施,并能提高弹簧圈致密栓塞程度。②支架覆盖瘤颈,可作为内皮细胞生长的脚手架,瘤颈表面新生内膜增生,修复瘤颈,降低复发率。③改变瘤周血流动力学,降低动脉瘤内的血流冲击,促进瘤内血栓形成。尽管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存在费用高等不足,但目前仍然是临床较倾向的使用方法,而由于术后抗凝治疗会增加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再次出血的风险,急性期使用需谨慎。

    4

    液体栓塞剂栓塞、单纯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都不能解除动脉瘤的占位效应,即动脉瘤对周边神经组织的压迫,而最近覆膜支架的应用可能解决这一问题。覆膜支架是将膜性材料附于支架上制作而成,释放后完全覆盖动脉瘤颈,将动脉瘤排除在血循环之外,最终动脉瘤体逐渐萎缩,占位效应解除。与常规介入治疗相比,覆膜支架无需进入动脉瘤体内,不仅可避免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发生,且费用便宜,操作相对简单。

    Islak等在2002年就报道使用覆膜支架成功治疗颅内巨大宽颈动脉瘤,但早期没有颅内专用覆膜支架,多采用冠状动脉覆膜支架替代,而冠状动脉覆膜支架柔韧性差,颅内血管走行迂曲,到位困难。目前,我国研制的颅内动脉专用Willis覆膜支架近期已进入临床,其顺应性较好。

    Tan等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19例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完全栓塞13例,随访6~12个月,动脉瘤完全栓塞18例,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作者认为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宽颈巨大动脉瘤是安全和有效可行的。但覆膜支架临床使用少,应用研究仍不足,且覆膜支架完全覆盖动脉瘤颈可能引起邻近分支血管闭塞,及覆膜支架植入后发生造影剂内漏、支架狭窄等并发症,使其使用范围受到局限,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临床使用及长期随访,不断改进技术。

    5

    对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普通支架并不足以阻断血流流入动脉瘤内,而覆膜支架却存在无法保护分支血管的不足;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使用新的血管内置入材料FD。FD是具有高金属覆盖率的密网孔支架,动脉瘤颈处金属覆盖率30%~70%,既能显著减少动脉瘤内血流,促进瘤囊缩小,又不影响穿支血管通畅,是一种更加理想的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使用的FD有导管栓塞装置(pipelineembolizationdevice,PED)、SFD(silkflowdivertingstent)及国内的Tubridge。

    Becske等对弹簧圈治疗失败的108例动脉瘤进行PED治疗,并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动脉瘤平均直径18.2mm,PED成功释放107例,1年后91例接受DSA复查,达到致密栓塞79例。PED治疗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安全有效,且在费用上比传统治疗方法更具经济性,将成为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治疗的新趋势。

    但对其使用方法、预后等仍需深入研究,并重视其相关并发症:①动脉瘤破裂引起SAH。这是FD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4%,常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可能与FD植入后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有关。②缺血性并发症。较多见于后循环动脉瘤,可能与FD操作时间长,诱发脑血管痉挛或支架血栓脱落有关。③分支动脉闭塞。可能与FD较高的金属覆盖率有关,及新生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所致。

    综上,随着介入材料、介入技术的进步,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不断更新,使动脉瘤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但是在临床中需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疗效。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