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85777
精华: 0
发帖: 976
威望: 1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011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277(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2-10
最后登录: 2022-08-22
楼主  发表于: 2017-03-07 14:43

 肝上长了东西咋办?

作为一名专业的消化内科医生,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拿着B超报告单前来咨询的患者,医生,快给看看,肝上长了东西,不会是癌吧!

    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炎病史,因腹痛、发热入院,腹部 B超发现右肝占位病变,患者无黄疸。

    病例二:

    患者孙某某,女,60岁,因食欲不振、发热入院,腹部B超提示左肝占位病变,患者无腹痛,无黄疸,否认肝炎病史。

    病例三:

    患者王某,女,45岁,否认肝炎病史,因上腹部胀痛、消瘦入院,腹部B超提示肝左叶实质内多发占位,患者无畏寒发热,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没有公布答案之前,仅根据现有的病史和资料,你能答对几个?临床上除了肝囊肿、肝血管瘤之外,肝上还会长什么?

    我们先来熟悉四个鉴别诊断。

    第一,原发性肝癌

    ,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全世界每年平均约有25万人死于肝癌,而我国约占其中的45%。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男女之比为5:1。临床表现常有肝区疼痛、消瘦、黄疸、腹胀等,腹部彩超及腹部CT均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AFP明显升高,在我国,肝癌患者中90%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背景。

    第二,肝脓肿

    ,肝脓肿是细菌、真菌或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肝脏内管道系统丰富,包括胆道系统、门脉系统、肝动静脉系统及淋巴系统,大大增加了微生物寄生、感染的概率,肝脓肿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细菌性肝脓肿常为多种细菌所致的混合感染,约为80%,阿米巴性肝脓肿约为10%,而真菌性肝脓肿低于10%。临床可表现为发热、肝区疼痛、压痛明显,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超声检查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做诊断性穿刺可明确诊断。

    第三,肝囊肿

    ,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可分为寄生虫性、非寄生虫性和先天遗传性。先天性肝囊肿囊壁由上皮细胞组成,囊液多呈无色或透明,有出血者可呈棕色,多发囊肿常较小而遍布肝各部。多无肝炎,肝硬化背景;AFP阴性,肝功能多正常,通常仔细的超声显像即可作出明确诊断。

    第四,肝血管瘤

    ,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肝血管瘤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血管瘤表面呈暗红或紫色,外有包膜,切面呈海绵状,有时血管瘤内可见血栓形成和瘢痕,偶有钙化。

    理论联系实际,让我们再回顾上述三个病例。

    病例一:

    王某入院后通过进一步完善增强CT,考虑右肝占位性病变,原发巨块型肝癌,肝炎全套提示为乙肝,甲胎蛋白(AFP)为3000ng/ml。因王某未曾到医院做过相关检查,所以一直不知道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根据国际广泛使用的肝癌诊断标准:①具有两种典型影像学(超声、增强CT、MRI或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表现,病灶>2cm;②一项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病灶>2cm,AFP>400ng/ml;③肝脏活检阳性。满足其中的一项即可诊断肝癌。所以王某诊断原发性肝癌是明确的。

    病例二:

    孙某某入院后进一步完善增强CT,考虑左肝占位性病变为肝脓肿,肝炎全套未见异常,AFP正常,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给予B超引导下行诊断性穿刺可见脓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所以孙某某的诊断细菌性肝脓肿也是明确的。

    病例三:

    王某入院后进一步完善增强CT,考虑肝左叶实质内多发占位,转移瘤?AFP、肝炎全套、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未见异常。肝脏转移瘤,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继发性肝癌,它与原发性肝癌的区别在于,原发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等处的癌灶常转移至肝脏,呈多发性结节,临床以原发癌表现为主,血清AFP检测一般为阴性。那么,真的是转移瘤吗?

    通过对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等处的检查,我们并未找到明确癌依据。

    为了明确诊断,我们采用了肝脏穿刺活检,目前临床上的肝穿刺是在超声或CT引导下用细针经皮肝穿刺行组织学检查,但属于创伤性检查,可能有出血或针道转移的风险。

    只是病理结果出来后,因为标本量太少,并没找到明确肿瘤依据,考虑炎性坏死。

    事已至此,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剖腹探查,于是王某被转至肝胆外科,手术顺利完成,追踪术后病检,最终诊断明确为肝结核。

    临床上,根据结核杆菌侵犯肝脏的不同阶段将其分为粟粒型肝结核、肝结核瘤型、胆管型肝结核,根据是否合并肺外结核,分为原发性肝结核和继发性肝结核;①继发性肝结核,多由肺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和消化系统结核经门静脉入肝,亦有少部分经淋巴系统或邻近器官直接浸润累及肝脏,患者主要表现为肝外肺、肠等结核引起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出现肝病的临床症状,经过抗结核治疗肝内结核可随之治愈。②原发性肝结核系指结核累及肝脏,并成为其全部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当发生肝结核时,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已自愈或非常隐匿而未发现,肝脏为唯一发现结核的器官。根据结核杆菌侵犯肝脏的不同阶段将其分为粟粒型肝结核、肝结核瘤型、胆管型肝结核。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