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ASCO-GU会议上,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一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研究入选POSTER。本报特邀采访了郭军教授,请他介绍这项研究的背景、特点、意义以及创新性等。
摘要号444:上尿路尿路上皮癌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自于肾盂及输尿管来源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在国外虽然发病率极低,但在中国却占尿路上皮癌的20%-30%,应该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目前缺乏单独针对晚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其治疗经验主要来自于膀胱尿路上皮癌,但越来越多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显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有较大的区别,临床治疗应基于各自的特点,因此,研究上尿路与膀胱来源尿路上皮癌的各自特点尤为重要。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有可能成为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疗突破,PD-L1的表达有可能成为潜在获益的生物标志物,因此有必要了解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表达情况,是否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一样从相应免疫治疗中获益,为下一步开展相应的临床研究进行探索,并为晚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研究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我们共检测了北大肿瘤医院收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共计78例,均为病理确诊的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收集原发病灶的病理切片进行PD-L1染色,肿瘤细胞PD-L1胞膜染色≥1%作为阳性标准。结果显示,PD-L1阳性率为42.3%,其结果不仅高于既往文献报告的膀胱尿路上皮癌PD-L1表达水平,也高于同期作为对照的膀胱来源尿路上皮癌。在此项研究中,PD-L1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暂无明确的显著相关性,将来我们会针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免疫学特征开展相关研究以及探索性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