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 ..
级别: 荣誉元老
UID: 59922
精华: 1
发帖: 2112
威望: 190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6129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33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1-18
最后登录: 2018-12-27
楼主  发表于: 2010-04-22 14:11

 长安大学诚聘海内外人才

长安大学诚聘海内外人才

 
学校简介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高层次人才引进
  
应届毕业生需求计划
    
联系人和联系地址


学校简介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由始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现有2个教学区、1个实习基地,占地面积2980亩。近60年来,长安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济、管理、人文多种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府,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5万余人。
  学校设有21个教学院(系),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6个部省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6个本科专业,15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15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1个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专业,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备警官选拔培训基地。现有全日制学生296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6000余人。  
  2000年4月18日,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长安大学。

  
学校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陕西省重点实验室,6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批准立项建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拥有全国高校唯一的汽车综合试验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0多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教授290余人,副教授610余人,博士生********130余人,硕士生********500余人;有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位,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位,入选教育部、交通运输部、陕西省各类人才计划的教师80余人。
2005年6月26日,教育部、交通部共建长安大学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近年来,共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科研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4000余项,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250余项;承担了包括国家教科“十五”规划课题在内的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年科研经费愈4.1亿元。

学校编辑出版《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汽车驾驶员》等8种全国性期刊,其中2种为国家重点建设期刊,3种Ei数据库收录期刊,4种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08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2007年1月10日,长安大学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全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2005年6月26日,教育部、交通部共建长安大学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学校1956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培养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坦桑尼亚、也门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2000人。学校还是我国最早承担援外教育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学生的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与俄罗斯国立罗斯托夫建筑大学等成立国际大学联合体,设有国家外专局长安外语培训中心。近年来,学校主办、承办了“第五届交通运输领域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西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高校领导与战略高级国际研讨会”、“2006西安国际大地测量高端论坛”、“关学•南冥学与东亚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欧亚国际地理信息论坛”等几十个国际学术会议。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新的历史阶段,学校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一、岗位设置

1、长江学者实行岗位聘任制。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专家评审、择优聘任、合同管理。

2、我校拟在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二级学科设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即:

  道路与铁道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车辆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岩土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结构工程
市政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地质工程*
矿产普查与勘探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地球化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构造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工程机械
建筑安全工程

物流工程与管理
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
交通工程
交通新能源与节能工程

道路经济与管理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地学信息工程
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

地质灾害科学与工程
油气田地质与开发
资源与环境遥感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环境工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
环境地质
资源与深部地球物理

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
  
  
  


注:“*”为国家重点学科

重点在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和土木工程等五个一级学科招聘。

二、岗位职责

(一)特聘教授

1、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指导博士生、硕士生;

2、正确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4、领导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组建并带领一支创新团队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二)讲座教授

1、开设本学科前沿领域的课程或讲座,指导博士生、硕士生;

2、对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提供重要咨询建议,促进本学科跟踪国际学术前沿;

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积极组建或参与组建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团队。

三、招聘条件

(一)特聘教授

1、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道德高尚,学风严谨,为人正派;

2、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原则上自然科学类人选不超过45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类人选不超过50周岁,对于直接从海外应聘的高层次人才可根据实际情况略作放宽;

3、国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内应聘者应担任教授或相应职位;

4、胜任核心课程讲授任务;

5、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

6、具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

8、聘期为三年,聘期内每年在学校工作9个月以上。

(二)讲座教授

1、热心为中国服务,科学道德高尚,学风严谨;

2、在国外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讲座教授,除了个别学术成就特别突出的学者外,自然科学一般不超过55岁,人文社会科学类人选不超过60岁;

3、学术造诣高深,在国际上本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成就;

4、聘期为三年,保证每年能在学校工作2个月以上。

四、聘任待遇

1、特聘教授享受教育部的岗位奖金每人每年10万元人民币,同时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讲座教授奖金为每人每月1.5万元人民币,按实际工作月支付。另外,学校长江学者岗贴待遇,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2、为自然科学特聘教授提供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的科研配套经费,人文社会科学特聘教授提供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科研配套经费;

3、配备科研、学术梯队和学术助手;

4、在聘期内学校为特聘教授提供不小于120平方米住房一套;为讲座教授提供公寓住房一套;

5、对工作和生活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可提出面议。

五、聘任程序

1、应聘人须申报材料分为书面材料和电子材料两部分:

书面材料:通过长江学者网站www.cksp.edu.cnwww.changjiang.edu.cn登录,用新版长江学者软件填写推荐表 (www.cksp.edu.cnwww.changjiang.edu.cn网站下载 ) 一份,并提交附件材料一份(装订成一册) 附件材料包括:①附件材料目录(须标注页*****);②推荐表中列举的所有科研项目、获奖及专利情况的证明复印件;③ 5篇重要创新性论文的全文复印件,以及推荐表中列举的其他代表性著作封面、目录和论文首页复印件;④推荐表中列举的 SCI 、 EI 、 SSCI 、 CSSCI 收录以及论文他引情况的证明(只需提供论文收录及引用检索报告,须经有关检索机构盖章,无需提供详细检索结果或列表);⑤在国外任职或在国内担任重要职务的任职证明;⑥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职务的证明以及作大会报告、特邀报告的邀请信或通知复印件;⑦500字个人简介和工作业绩(自大学开始至今的学习经历、工作简历、教学科研经历和工作业绩);⑧在特聘(讲座)教授岗位开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及预期目标。

电子材料:长江学者候选人推荐表电子版(申报软件生成的word文档)和长江学者候选人部分附件材料的电子版(pdf格式,所占磁盘空间在10M以内),包括:① 附件材料目录(须标注页*****);②候选人在国外工作的任职证明;③推荐表中列举的重要科研项目的资助证明;④所获重要奖项或专利的证明;⑤5篇重要创新性论文的全文及其刊载杂志封面;⑥推荐表中列举的SCI 、 EI 、 SSCI 、 CSSCI 收录以及论文他引情况的证明。

2、学校组织专家,严格按照规定条件进行评审,确定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推荐人选,报教育部评审。

3、经教育部组织的同行专家评审和长江学者聘任顾问组专家审定通过。

4、受聘人与学校签订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任合同及工作任务书,并报教育部备案。

高层次人才引进

一、引进对象:

① 两院院士;

②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

③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④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博士生********或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授、省部级人才工程入选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 ;

⑤ 学术骨干:科研成果突出、具有博士学位的国内大学教授,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

⑥ 优秀青年学者: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在国外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

二、应聘人员应提供材料

① 长安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申请表;

② 学位证书及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学术、社会等情况;

③ 反映其学术水平的主要学术论文(被收录、引用情况证明原件);

④ 重要获奖情况及科研成果证明材料(包括名称、级别、时间、本人排名和证书复印件);

三、优惠待遇

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费、住房等;学校对引进优秀人才将提供国内相当有竞争力的待遇,具体待遇面议。

应届毕业生需求计划
长安大学2010年毕业生需求计划(专任教师)

校内单位
需 求 专 业
需求人数
联系方式

博士
  博士/硕士

公路学院
力学、公路工程、材料学
4
 
李满良 029-82334434     gl01@chd.edu.cn

桥梁、结构、工程力学
3
 

岩土工程、隧道工程
2
 

城市轨道
2
 

交通工程
1
 

机场工程
1
 

道路与铁道工程(道路选线)
1
 

总体规划与决策
1
 

GIS或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1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
1
 

小  计
17
 

汽车学院
交通运输(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方向)
3
 
师爱平 029-82334458     qchxybgs@chd.edu.cn

车辆工程
3
 

动力工程
2
 

交通运输(交通安全方向)
2
 

交通运输(物流工程方向)
2
 

机械工程(服务工程方向)
3
 

工商管理
2
 

小  计
17
 

机械学院
工程机械或筑路机械
2
 
张天明 029-82334483    gcjxbgs@chd.edu.cn

工业设计
2
 

机械设计及理论
3
 

机械电子工程
2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2
 

小  计
11
 

经管学院
物流工程或物流管理
1
 
王  菁   029-82334505    wonjing@chd.edu.cn

交通运输
2
 

会计学
1
 

企业管理
1
 

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方向)
1
 

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
1
 

经济学
1
 

统计学或数量经济学
1
 

小  计
9
 

电控学院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1
 
栾亚群 029-82334543    yqluan@chd.edu.cn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
 

计算机应用技术
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1
 

电气工程(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背景)
1
 

电气工程(具有:建筑电气专业背景)
1
 

电子科学与技术
1
 

电子技术应用
1
 

交通工程及控制
1
 

小  计
11
 

信息学院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3
 
张小惠  029-82334562    xhzhang@chd.edu.cn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3
 

计算机系统结构
1
 

信息与通信工程
1
 

仪器科学与技术
1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
 

信号与信息处理
1
 

小  计
11
 

地测学院
地质工程
1
 
杨淑静 029-82339021     dicebgs@chd.edu.cn

安全工程
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
 

地球物理学
1
 

地理信息系统
1
 

遥感科学与技术
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2
 

小  计
10
 

资源学院
土地信息系统
1
 
刘  蕾  029-82339081   zyxybgs@chd.edu.cn

土地经济
1
 

石油工程
1
 

岩石学(变质岩方向)
1
 

矿物加工
1
 

地理学
1
 

矿山地质
1
 

井巷工程
1
 

找矿勘探
1
 

小  计
9
 

建工学院
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2
 
李武尚  029-82337233     jgxylws@chd.edu.cn

建筑经济与管理
1
 

工程力学
1
 

结构工程(钢结构方向)
2
 

结构工程(混凝土结构方向)
2
 

工程结构防灾减灾
2
 

岩土工程与地下结构
2
 

小  计
12
 

环工学院
流体力学
1
 
杨红斌  029-82339952     yhb1997@chd.edu.cn

工程热物理学
1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
1
 

水污染控制工程
1
 

市政工程(给水排水方向)
1
 

市政工程(水力学方向)
1
 

微生物方向
1
 

水工结构
1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1
 

生物化工
1
 

环境科学(水土污染修复)
1
 

小  计
11
 

建筑学院
建筑设计
3
 
孙  盈   029-82337241    syy3690@chd.edu.cn

城市规划
1
 

环境艺术/园林设计
2
 

建筑技术科学
1
 

小  计
7
 

材料学院
焊接技术
1
 
郭万江 029-82337340     clbgs@chd.edu.cn

表面工程
1
 

金属材料加工
1
 

材料学
2
 

材料学(路面材料方向)
2
 

道路材料
1
 

材料物理与化学
1
 

高分子材料
1
 

高分子化学
1
 

复合材料
1
 

微电子固体电子学
1
 

小  计
13
 

人文学院
哲学
1
 
徐洁宇  029-82334306    029-62805109 rwyb@chd.edu.cn

政治学
1
 

思想政治教育
1
 

新闻学
1
 

传播学
1
 

行政管理
1
 

人力资源管理
1
 

文化管理
1
 

广告学
1
 

艺术学
1
 

小  计
10
 

理学院
计算数学
1
 
封建湖  029-82334406  lxy_1@chd.edu.cn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
 

应用数学
1
 

运筹学与优化
1
 

固体力学
1
 

工程力学
1
 

物理(电子或光学)
1
 

小  计
7
 

外语学院
英语
1
5
徐玉臣  029-82334932   wyxy009@chd.edu.cn

日语
 
1

小  计
1
6

体育部
体育人文社会学(休闲体育方向)
1
4
王    波  029-82334059     tyx@chd.edu.cn

体育教育训练学(田径方向)
 

体育教育训练学(足球方向)
 

体育教育训练学(健身健美方向)
 

体育教育训练学(体适能方向)
 

民族传统体育学(武术)
 

小  计
1
4

合  计
157
10
 


  
  
                 长安大学2010年毕业生需求计划(实验、教辅等)

校内单位
需 求 专 业
需求人数
联系方式

博士
博士/硕士

汽车学院
车辆工程
1
1
师爱平  029-82334458     qchxybgs@chd.edu.cn

小  计
1
1

机械学院
机械类
  
1
张天明   029-82334483    gcjxbgsdu.cn

机械电子工程类
  

小  计
  
1

经管学院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或信息管理
1
  
王  菁   029-82334505     wonjing@chd.edu.cn

小  计
1
  

电控学院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2
1
栾亚群    029-82334543    yqluan@chd.edu.cn

电子信息

电气工程、自动化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工程

小  计
2
1

信息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1
张小惠   029-82334562    xhzhang@chd.edu.cn

计算机系统结构
1

仪器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1

小  计
2
1

地测学院
岩土工程
  
1
杨淑静      029-82339021     dicebgs@chd.edu.cn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地球物理学
  

地理信息系统或计算机专业
  

航空摄影测量及遥感
1

小  计
1
1

资源学院
岩矿测试(或分析化学)
2
  
刘  蕾      029-82339081   zyxybgs@chd.edu.cn

石油地质
  
1

遥感地质
  

构造地质学
  

岩石学
  

矿物加工
  

小  计
2
1

建工学院
土木工程(建材方向)
1
  
李武尚  029-82337233     jgxylws@chd.edu.cn

结构工程或工程结构防灾减灾
1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管理)
  
1

小  计
2
1

环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2
  
杨红斌    029-82339952     yhb1997@chd.edu.cn

生物工程
  

市政工程
  

环境科学
  

小  计
2
  

材料学院
道路材料
1
  
郭万江 029-82337340     clbgs@chd.edu.cn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仪器检测与控制
  

小  计
1
  

人文学院
影视制作
1
1
徐洁宇  029-82334306  

             029-62805109

rwyb@chd.edu.cn

管理学

小  计
1
1

理学院
化学
  
1
封建湖    029-82334406    

lxy_1@chd.edu.cn

小  计
  
1

工程训练中心
热工、工艺控制
  
2
付昌会  029-62805221 fuchh65@chd.edu.cn

小计
  
2

武装部
军事学
1
1
贺宏斌        029-82334146   hehongb@chd.edu.cn

小   计
1
1

计财处
计算机
  
1
杨华  029-82334221  yanghua@chd.edu.cn

小  计
  
1

基建处
现场管理(建筑电气)
  
1
张建林    029-82334251 cadxjjc@chd.edu.cn

现场管理(给排水或暖通工程)
  

现场管理(工民建)
  

小  计
  
1

学生就业与服务中心
心理学
1
  
员丽萍  029-82334145/83135163  liuwei@chd.edu.cn

小  计
1
  

教网中心
计算机相关专业
1
1
惠洲鸿    029-82334345    huizh@chd.edu.cn

小  计
1
1

杂志社
人文社会科学
1
1
赵文义029-82334382    zgglxb@163.com

理工科

小  计
1
1

图书馆
计算机应用技术
  
2
霍珠莲  029-82334372   tsgbgs@chd.edu.cn

英语
  

环境工程
  

基础学科
  

图书馆学
  

机械工程
  

土木工程
  

地质学
  

交通运输工程
  

小  计
  
2

校医院
内科专业
  
1
李红霞    029-82334653    xyybgs@chd.edu.cn

外科
  

儿科
  

药剂
  

检验
  

医技
  

护理
  

小  计
  
1

附属学校
中学地理
  
1
杨莲  029-82334665   003992@chd.edu.cn

中学物理
  

中学英语
  

中学数学
  

中学语文
  

中学历史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  计
  
1

合计
19
20
  





联系人和联系地址

联系地址: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人事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公室)567#信箱

邮  编:710064

电  话:86-29-82334069,86-29-82334137

传  真:86-29-82334069

E-mail: rcb@chd.edu.cn

联 系 人:贺燕飞 李文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愚愚币:+3(zgrm016) 谢谢分享
  • 【文区积极分子】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