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文标题:滑坡灾害监测技术、预测方法与风险评价研究综述
2 作者信息:何志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3 出处和链接:何志彪. 滑坡灾害监测技术、预测方法与风险评价研究综述[J]. 水土保持, 2025, 13(3): 21-28.
https://doi.org/10.12677/ojswc.2025.1330044 摘要:滑坡作为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地质灾害,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下,频发态势严重威胁社会经济与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多学科研究热点。本文系统梳理国内相关研究进展,聚焦监测技术、空间预测、触发机制及风险评价四大核心。监测技术方面,传统GPS、测斜仪精度高但成本高、覆盖有限;InSAR遥感技术结合多源数据融合,实现大范围、高精度监测,却受植被密集区与复杂大气条件制约。滑坡空间预测以GIS为核心,从定性专家打分法演进至定量统计、机器学习模型(如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多模型集成可降低不确定性,因子选取与ROC验证对精度至关重要。触发机制中,降雨研究聚焦强度–持续时间阈值模型,需结合区域条件校准;地震触发以汶川地震为案例,明确其与地震动参数、地形坡度的关联。风险评价基于易发性,综合承灾体脆弱性与暴露度,国内以静态区划为主,脆弱性量化待完善。研究表明,监测向空天地一体化发展,机器学习在预测中应用深化,触发机制需加强多因素耦合,风险评价需动态化。未来应攻关多源数据融合与深度学习技术,结合气候变化实现风险动态评估,推动 “监测–预警–防控”闭环转化,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