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86215
精华: 0
发帖: 972
威望: 1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182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260(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2-22
最后登录: 2022-08-2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01 13:13

 【盘点】巴雷特食管研究进展一览

【1】Lancet Oncol:Barrett食管发展为食管腺癌,与哪些基因有关?

    高收入国家的食管腺癌发病率节节攀升,虽然Barrett食管是其癌前病变,但是从Barrett食管发展为食管腺癌仍是极少数,不过对于这种恶化发展的预测仍缺乏有效指标。因此有研究者进行了全基因组荟萃分析,识别Barrett食管发展为食管腺癌的遗传变异风险。

    研究纳入了来自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的四项基于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阵列测序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共6167例Barrett食管患者、4112例食管腺癌患者,以及17159例对照。

    HTR3C和ABCC5基因附近的新位点与食管腺癌相关(p=1.6?研究团队发现的遗传标记,这可能有助于确定哪些患者有从食管癌前病变到食管癌的高风险。识别的位点接近HTR3C和ABCC5,与食管腺癌密切相关,与巴雷特食管发展独立相关。

    最密切相关的新的风险基因变异,研究人员说,是在CFTR基因内,这是导致囊性纤维化的突变基因。囊性纤维化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发病率增加,这种反流代表巴雷特食管和食管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文章详见--Lancet子刊:遗传因素揭示巴雷特食管和食管腺癌)

    【3】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巴雷特食管患者射频消融后不良事件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对于发育不良的巴雷特食管的治疗常使用射频消融(RFA)或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尽管这种方法的相对安全性,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估计不准确。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评估RFA伴或不伴EMR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方法:我们检索了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等数据库中有关RFA伴或不伴EMR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研究。我们在研究中使用的森林图对比效果的差异。

    结果:评估的1521篇文章中,37符合我们的纳入标准(包括9200例)。合并后RFA伴或不伴EMR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 (95% CI, 6.5%-11.9%); 5.6%的患者(95% CI, 4.2%-7.4%),1%的患者出血(95% CI, 0.8%-1.3%),0.6%的患者穿孔(95% CI, 0.4%-0.9%)。RFA伴EMR与不伴EMR相比,不良事件的相对风险显著更高(4.4) (P = .015)。前瞻性研究与回顾性研究相比,有不良事件的比例较高的趋势(11.3% vs 7.8%, P = .20)。与不良事件相关的其他因素包括巴雷特食管和长度和基线组织学情况。

    结论:在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我们发现RFA伴EMR的不良事件风险约为不伴EMR的4倍;此外我们还确定与这些事件相关的因素。内镜医师在进行内镜根除治疗前应对这些风险进行充分的讨论。(文章详见--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巴雷特食管患者射频消融后不良事件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4】Gastroenterology:持续存在的非异常增生性巴雷特食管患者食管癌风险较低

    最近的研究显示非异常增生性的巴雷特(Barrett)食管患者发生食管癌的风险较低。近日,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Srinivas Gaddam针对Barrett食管患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的队列研究,评价了在多次连续的内镜随访过程中,是否持续存在的非增生性巴雷特食管(NDBE)能够用于Barrett食管患者的危险分层。研究发现NDBE持续存在的患者发生食管癌的风险较低,这些发现支持延长内镜随访时间间隔或无需持续随访有NBDE的患者。该文发表于近期《胃肠病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2013;145:548-553)。

    研究者根据显示NDBE的内镜随访次数,将患者分成为5组;第1组患者在其第一次内镜随访时发现NDBE,第2组患者在连续2次内镜随访时发现NDBE;类似的,第3、4、5组患者分别连续的3、4、5次发现NDBE。建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来明确是否NDBE的持续存在能够避免发生癌症。

    总共3515例Barrett食管患者,1401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93.3% 白人;87.5% 男性;中位年龄60&plun;17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plun;3.9年,各组每年发生食管癌的风险分别为0.32%, 0.27%, 0.16%,0.2%和0.11%(P=0.03);调整年龄、性别、BE长度后,根据多次内镜随访,NDBE的持续存在与发生食管癌的风险呈负相关。(文章详见--Gastroenterology:持续存在的非异常增生性巴雷特食管患者食管癌风险较低)

    【5】GIE:伴HGD和IMC的Barrett食管行内镜治疗后再发浸润性腺癌的治疗

    来自于华盛顿大学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中心的Adam Templeton等教授回顾了该中心194名经过内镜下或多种方式联合治疗的Barrett食管、高度异型增生或粘膜内腺癌的患者,经过审查委员会的批准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该队列研究中,报道了4例经过内镜下治疗后复发浸润性腺癌的患者。4名患者中有3名完全根除了Barrett食管,随访时间为8个月到7年不等。

    由3名内镜医生(A.R., S.I.G., S.I.)治疗所有患者的Barrett食管。最初用白光胃镜进行检查并按照西雅图协议行活检,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摘除结节性病变,内镜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对部分患者进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组织学证实为高度异型增生或粘膜内腺癌的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复查,发现结节性病变时通过EMR一并摘除。当白光胃镜未发现结节性病变时,通过射频消融术和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a coagulation,APC)根除可见的残余Barrett食管上皮层。按照2010年版TNM标准对病变进行分期。一旦内镜活检证实已成功根除Barrett食管,建议患者第1年内每6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每年复查一次。(文章详见--GIE:伴HGD和IMC的Barrett食管行内镜治疗后再发浸润性腺癌的治疗)

    【6】Gastroenterology:内镜下治疗应成为Barrett黏膜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

    该研究在一个大系列的Barrett黏膜腺癌患者中研究了内镜下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从1000名连续的食管粘膜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69.1 &plun; 10.7岁,861男性)中收集了数据(481名短段Barrett食管患者和519名长段Barrett食管患者),这些患者在1996年10月到2010年9月期间就诊于一个三级医疗中心。有低级或高级异型增生和粘膜下或更晚期的癌症患者被排除在外。所有的患者都接受了食管黏膜腺癌的内镜下切除术。研究的主要终点是:1.所有的上皮内高级瘤变和肿瘤获得完全缓解;2.肿瘤相关性死亡。

    该研究认为,内镜下治疗Barrett黏膜腺癌患者非常有效而且安全,长期效果佳。内镜下切除所有的肿瘤性病变,残留的非肿瘤性Barrett黏膜实施消融,这样的两步治疗使得1000名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96%,即使经过了将近5年的长期随访,这一结果的大部分仍很稳定。内镜下治疗应成为Barrett黏膜腺癌患者的国际金标准治疗方案。由于食管切除术的高死亡率和高合并症发生率,如果内镜下治疗失败,食管切除术只能作为黏膜腺癌患者的保守治疗。(文章详见--Gastroenterology:内镜下治疗应成为Barrett黏膜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

    【7】2016 亚太共识:胃食管反流病的管理(更新版)-顽固性反流病和Barrett''s食管

    本文是对2008年版亚太胃食管反流病共识的更新,主要聚焦在质子泵抑制剂耐药的反流性疾病和巴雷特食管。针对这些内容共提出了32条声明。(指南详见)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